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领头羊怪兽充电,近日公布了一项可能改变其未来走向的重大公告。1月6日,公司宣布于5日收到来自中信资本旗下信宸资本及公司管理层的初步非约束性收购建议,提议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1.2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公司所有流通的普通股。这一提议较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高达74.8%。
信宸资本与怪兽充电管理层组成的联合体成员,包括怪兽充电董事会**兼CEO蔡光渊、董事兼总裁徐培峰、首席营销官张耀宇及董事兼CFO辛怡,计划成立一个收购实体来实施此次收购。消息一出,怪兽充电的股价随即飙升38.89%,截至1月6日美股收盘,股价达到1美元每股。
然而,在收到私有化要约之前,怪兽充电的股价已长期徘徊在1美元以下,甚至一度跌至0.425美元每股,表现令人担忧。回想2021年4月怪兽充电上市时,头顶明星光环,身后有阿里、高瓴、小米、软银、顺为等重量级股东支持,首发价8.5美元每股,开盘即涨至10美元每股,市值一度高达24.93亿美元。但截至上周五收盘,公司股价仅为0.715美元每股,市值缩水至1.84亿美元,跌幅超过93%。
怪兽充电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上市前一年,即2020年,公司的净利润已从1.666亿元下滑至7540万元,净利率从8.2%降至2.7%。销售和营销费用的激增是主要原因,从2019年的13.62亿元猛增至2020年的21.21亿元。上市后,怪兽充电的业绩更是每况愈下,从盈利转为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2021年,虽然营收达到36亿元的历史新高,但净亏损却达到1.25亿元。2022年,营收下降至28亿元,同比下降约22.22%,净亏损更是高达7.11亿元,同比扩大超4.7倍。
销售和营销费用的不断攀升,成为怪兽充电“入不敷出”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部分费用主要包括向合作伙伴支付的奖励费和佣金。随着共享充电宝点位之争的加剧,优质点位稀缺,商家掌握定价权,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入场费和分成费以占领市场。分成费用率已从最初的50%-60%上涨至60%-70%,甚至更高。为了保持POI覆盖率,共享充电宝品牌之间烧钱不止,内耗严重,不得不通过集体涨价来应对。然而,涨价不仅未能让怪兽充电摆脱困境,反而导致行业口碑下滑,陷入越涨越亏的恶性循环。
面对困境,怪兽充电在2023年进行了模式转型,将直营模式和代理模式相结合,以加强现有区域渗透并挖掘新区域的发展潜力。这一转型有助于降低自有点位的固定资产投入,在保持扩张节奏的同时压降成本。代理业务的快速增长也显著释放了怪兽充电的盈利潜力。2023年,怪兽充电新增代理合作伙伴超过4300个,代理点位占比升至72.8%,代理业务贡献收入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49.3%。然而,代理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开放了自由设置运营价格的权限,导致商家定价模式差异大,用户投诉增多。同时,业务人员过度承诺导致代理商进货后无法铺设设备,引发一系列纠纷。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怪兽充电并未放弃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中,进军光伏领域成为一大亮点。自2023年起,怪兽充电通过建设出售和自建两种模式布局分布式光伏业务,成立了天辉新能源等多家新能源公司。怪兽充电还宣布了出海计划,未来将面向全球招募海外项目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海外市场。这些动作无疑向外界展示了怪兽充电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信宸资本此次溢价给出私有化要约,或许正是看中了怪兽充电未来的发展潜力。作为中信资本旗下的私募股权投资部门,信宸资本拥有丰富的跨境并购经验,曾主导多个并购投资案例,并成功推动了麦当劳中国等企业的发展。怪兽充电如若私有化成功,或许能在专业机构的操盘下,以更快的决策速度和更高的灵活性实现更稳健增长。